这篇文章探讨了广告如何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理论,特别是情感植入(emotional inception)和文化烙印(cultural imprinting)两种机制。
文章首先描述了情感植入的概念,即广告通过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反应来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这种理论认为,广告通过创造产品与积极情感之间的关联,如爱情、快乐、安全感等,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使他们对产品产生好感并最终购买。
但作者对这一理论不认可,作者提出了文化烙印的概念,即广告通过改变文化意义的景观来影响消费者。这种机制认为,广告并不试图改变个体的想法,而是通过在公共场合展示,使品牌形象成为共识,从而影响消费者是如何被他人看待的。
这种广告策略依赖于共识现实(consensus reality)的形成,即一个事实在群体中成为共知,每个人都知道其他人也知道这个事实。
文章进一步讨论了广告的显著性(conspicuity)对于情感植入和文化烙印两种机制的重要性。对于情感植入来说,广告不需要显眼,因为它的效果发生在广告和个体观看者之间。而对于文化烙印来说,广告需要放置在显眼的位置,以便观众知道其他人也在观看。
文章还探讨了不同类型的产品是如何受到这两种广告机制的影响。例如,床单等私密使用的产品不太可能通过文化烙印来广告,因为它们的使用不会在社交场合中展示。相反,像饮料这样的社交产品更容易通过文化烙印来广告,因为它们在公共场合中的使用可以传递社交信号。
最后,作者指出,如果广告真的通过情感植入来影响消费者,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个人广告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然而,这在现实中并不常见,因为文化烙印需要一个共享的文化背景来发挥作用。作者认为,广告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们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因为它们通过某种心理操纵来影响消费者。
文章的结论是,广告通过文化烙印的方式与经济人模型相容,因为它们不会改变消费者的目标,而是改变了追求这些目标的最佳手段。这种机制使得广告能够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同时也使得消费者能够保持他们的理性和自主性。
本文卡片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