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邓宁:我们都是自信的傻瓜 | David Dunning

这篇文章由心理学家大卫·邓宁(David Dunning)撰写,发表于 2014 年,核心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对自己无知毫无察觉,甚至自信满满。
文章以美国脱口秀节目《吉米·坎摩尔直播秀》的街头恶作剧为引子,展示了人们在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依然能一本正经地发表看法。
无知让人自信
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越是不懂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这种现象被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
比如,节目组问路人对根本不存在的乐队怎么看,很多人都能侃侃而谈,毫无察觉自己其实一无所知。
我们的大脑喜欢填补空白
人的思维习惯于用已有的经验、直觉、甚至错误的知识来解释新问题。比如,很多人以为进化是动物“主动”变强,其实进化是被动的、随机的,但这种“主动变强”的说法听起来更顺理成章,所以更容易被接受。
教育未必能消除误解,反而可能加深自信
学习新知识后,人们对错误理解的自信也会增加。比如,学生学了进化论后,对正确和错误的观点都更有信心,但“我不知道”这种回答反而更少了。
动机和信念影响认知
人们会下意识地保护自己的核心信念。即使面对新事实,也会倾向于选择性接受,维护自我认同。比如,政治立场会影响人们对同一事件的判断。
错误知识的危害
这些“自信的无知”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还会影响社会决策,比如金融危机、公共政策等。
这篇文章最大的启发是:我们每个人都容易陷入“自信的无知”,并且很难自觉发现。真正的智慧不是知道得多,而是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敢于说“我不知道”。
只有不断质疑自己、主动寻求不同观点,才能避免被错误的自信带偏。这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关键,也是社会理性决策的基础。

正文

THE END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