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的劳动:制度化的胡扯 | David Graeber

《On the Phenomenon of Bullshit Jobs》是人类学家David Graeber发表于2013年的一篇极具冲击力的长文。
文章以凯恩斯1930年的预言为引子——技术进步本应让我们只需每周工作15小时,现实却是我们反而越来越忙。
Graeber试图解答:为什么生产力提升后,社会却制造了大量“无意义的工作”?他提出“bullshit jobs”(废话工作/无意义的工作)这一核心概念,批判现代社会中大量岗位实际上对社会没有实质贡献,甚至连从业者自己都觉得毫无意义。
这种现象不仅浪费资源,还对个体的精神和社会的道德造成深远伤害。
在正式阅读前,建议你先理解几个核心概念:
“Bullshit Jobs”:指那些即使从业者自己也认为“其实没必要存在”的岗位,比如某些行政、管理、金融、法律、市场推广等职位。与“有意义的工作”相对,比如教师、护士、环卫工等。
“道德与政治逻辑”:Graeber认为,废话工作的存在不是单纯的经济现象,而是权力结构、道德观念和社会控制的产物。
“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错位”:社会真正有用的工作往往薪酬低、被轻视,而高薪的岗位反而常常是“bullshit jobs”。
这些概念其实并不难理解。比如,想象一下你身边那些“上班摸鱼”“会议永无止境”“做了很多无关痛痒的PPT”的岗位,这就是作者所说的“bullshit jobs”。
而那些真正维系社会运转的岗位,如环卫、教师、护士,反而被低估。这种错位,不只是资源浪费,更是一种精神暴力。

正文

THE END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