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回顾:在本系列的前两篇文章中,作者主要讨论了组织内的几种典型角色——反组织者、失败者和无知者,他们的行为模式遵循热尔韦原则,以及他们使用的沟通方式,即所谓的“四种语言”——身体语言(Posturetalk)、权力语言(Powertalk)、幼稚语言(Babytalk)、玩笑语言(Gametalk)。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采用了一种稍微不那么传统的视角——即“发展停滞”(apprested development)理论,来分析这三个群体的行为模式,并据此预测个人在人际交往中可能面临的结果。 迟到的读者请注意:为了避免产生严重的误解,请先阅读本系列的第一部分( 热尔韦原则)和第二部分( 热尔韦原则 II:职场中的 4 种语言 )
正如Paul Graham所说:“变老的一个好处是,当你走进一个房间时,你会比小时候看到更多的东西。” 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也有同感。通过作者的解读,我看到了《办公室》中那些原本我看不到的真相(相信你读完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由于这篇文章包含了很多背景知识,还有一些作者自创的术语,所以在深入阅读之前,有必要做一些提前解释,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
1. 发展的诅咒: ◦ 心理发展水平较高的个体在与心理发展水平较低的个体互动时,可能会因为对方的不成熟而处于不利地位。
2. 发展停滞: ◦ 个体在成长的某些阶段可能会停滞不前,失去继续发展的能力,这种停滞状态会影响他们的社交互动和行为模式。 ◦ 文章中提到,交流的深度通常取决于双方中发展较为不成熟的那个人,就像德怀特和菲利斯之间的互动所展示的那样。
3. 德怀特和菲利斯的例子: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心理发展更成熟的菲利斯如何被发展不完全的德怀特所击败的。 ◦ 这是因为德怀特缺乏同理心和自我意识,让他看不到自己的局限,而菲利斯太富有同情心,无法察觉到德怀特的缺陷。
4. 无知者的原型: ◦ 无知者通常会扭曲他们对现实的看法,并模仿他们认为能够获得认可的行为。 ◦ 文章讨论了《办公室》中的三个角色,他们都符合这种原型:迈克尔(幼儿期)、德怀特(青春期前期)和安迪(青春期)。
5. 迈克尔、德怀特和安迪的个性特征: ◦ 迈克尔像孩子一样追求他人的认可,依赖那些能够得到情感肯定的行为 ◦ 德怀特则沉迷于正式的评级系统,比如奖章和证书,但在操纵和心理游戏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 ◦ 安迪则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试图赢得那些看起来很“酷”的人的的青睐,但他缺乏成功所需的成熟度和技能。
6. 无知者与无知者之间的互动: ◦ 文章通过德怀特申请康奈尔大学的例子,强调了当两个“无知者”互动时,这种互动往往是无效的。
7. 无知者的经济学: ◦ 无知者之间的互动,如德怀特、迈克尔和安迪之间的争斗,大多毫无意义,对组织没有实质性影响。 ◦ 真正的权力和赌注掌握在反社会者手中,他们会利用这些组织内部的互动为自己谋利。
本文卡片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