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策略的策略Adam Elkus

作者结合个人经历和学术思考,讨论了一个反直觉的观点:现代社会过度迷信“策略”(如商业计划、军事战略、人生规划),但现实中这类策略常失效;真正的策略往往是一种灵活适应、不执着于固定计划的能力,类似游戏玩家的直觉操作——“无策略的策略”。 传统中的策略有三个明显问题: 传统中的策略易陷入“纸上谈兵”陷阱,**因为传统策略是“规划-执行”的线性模式,但现实环境动态复杂,计划常常被意外打乱(如天气、对手行为、科技变化)。 人的局限性,真实决策受情绪、认知偏差、信息不完整影响,无法像理想模型那样“理性”。比如企业高管制定战略时,常被自身专业领域局限,忽视其他因素。 往往过度迷信理性与权力,但理性与权力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作者建议从游戏中学习“无策略的策略”。 作者以策略类电子游戏(如《星际争霸》)和传统棋盘游戏(围棋)为例,提出了更贴近现实的策略模式: 1. “实时动态平衡”取代“固定计划”,游戏玩家需同时管理资源(“宏操”)、战斗(“微操”)、探查敌情,过程极快且不可预测。这就像职场、商业或战争中需处理多线程任务,平衡短期危机与长期目标。 2. “积小胜为大胜”,游戏高手不会追求速胜,而是保持微小优势并逐步扩大。例如在《星际争霸》中,顶尖玩家更注重避免失误而非冒险求胜。 3. 直觉与经验的结合,游戏高手依赖长期练习形成的“肌肉记忆”和临场反应的直觉,而非刻板遵循规则。类似围棋大师吴清源在战乱中仍凭感觉下棋,不受外界干扰。 4. 重视随机性与试错的价值,现代AI(如AlphaGo)用“蒙特卡洛方法”随机模拟可能走法,而非完全理性计算。人类决策也需试错,偶尔需要接受“不确定的合理选择”。 对个人的启发: 1. 抛弃“战略神话”,不要迷信“任何人的完美战略”的叙事。 2. 学习游戏玩家的灵活性,在建立基本目标框架后,灵活应对变化。 3. 重视“非功利性探索”。 4. 承认认知的有限性,启发来自赫伯特·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人在信息不完备时需依靠经验法则(heuristics),而非追求全局最优解。 总结一下,到底什么是“无策略的策略”: 核心定义:一种动态平衡的能力——在目标引导下,吸收环境反馈、适应变化,同时不被固定计划或胜负执念束缚。 类比:像冲浪者随浪调整姿势,而非按地图规划严格前进;也像电子游戏高手凭直觉“见招拆招”,而非死记攻略。 这种策略哲学,既否定一味随波逐流,也反对僵化规划。它更贴近现实中人际互动、商业竞争、甚至国际政治的真实逻辑——无常、多变,但仍有规律可循。

THE END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