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5 决策中的六种陷阱

编译策展

原文策展

构建外脑 / 智变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

Paul Graham 最新万字长文:如何实现超线性回报?

信息源

Longreads(非虚构故事网站) 网站

思维模型

zeli工具

正文


【人类和社会】How the World Works 世界是如何运转的

推荐语:

这是一篇论述全面的通识性文章,全面介绍了世界经济运转模式中「英美模式」和「德国模式」的区别。

英美模式的根源来自牛顿、卢梭、亚当斯密,而德国模式来自黑格尔、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等人。

其实,我们现在很多社会上的分歧在本文中也能找到答案和影子。

作为普通人虽然无力左右现状,但了解不同模式的异同,了解各自的倾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存。

两种模式的主要分歧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 增长方式,英美模式强调自发增长,强调经济的不可预测性,应将调整权交给最关心自身利益的企业家。德国学派更强调有为增长,关注市场失灵,政府应该更主动的进行调控,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 消费和生产,英美模式鼓励消费,鼓励公平竞争,竞争带来效率提升。德国模式强调生产,认为国家应该集中资源提高生产力,高生产力必然带来长期财富。

• 过程与结果,英美模式关注过程,强调游戏规则。德国模式关注结果,强调国家引导。 • 个人与国家,英美关注个体和世界,认为只要照顾好每一个个体,社区和国家自然会变好。而德国更关注群体,即社区和国家,个体的福祉会受国家和社区影响,因此更关注国家福利。

• 商业即和平商业即战争,英美模式认为贸易带来双赢,是正和互动。德国模式认为贸易带来掠夺,是一种隐形的权力互动。

• 道德与权力,贸易保护被英美模式认为是欺骗,而德国认为是自强,没有道德与对错问题。

对于后发的工业化国家来说,德国模式显然更合适。英美国家对德国模式的批评是一种典型的双标。

作者:

James Fallows

知识库阅读地址:

How the World Works 世界是如何运转的


【大师访谈】乔布斯:好的艺术家抄袭,伟大的艺术家偷窃

推荐语:

这是1995年乔布斯接受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公司的一段采访。采访栏目是《书呆子的胜利》,这段采访母带曾一度丢失,后来又被栏目导演偶然间在车库找了出来。

乔布斯生前很少接受电视采访,如此精彩的访谈更是罕见,大家想看视频的话也可以直接在各大视频网站搜索乔布斯遗失的访谈。

以下是部分精华摘要:

1.在生意场多年,我发现一个现象。我做事前总问为什么,可得到答案永远是 “我们向来这样做”,没人反思为什么这么做。

2.公司规模扩大之后,就会变得因循守旧,他们觉得只要遵守流程,就能奇迹般地继续成功,于是开始推行严格的流程制度,很快员工就把遵守流程和纪律当作工作本身。

3.正是通过团队合作,通过这些精英的相互碰撞,通过辩论、对抗、争吵、合作,相互打磨,磨砺彼此的想法,才能创造出美丽的 “石头”。

4.人活着是要追求极致,并分享给同类的,这样人类才能共同进步,学会欣赏更美的东西。

作者:

乔布斯

知识库阅读地址:

乔布斯:好的艺术家抄袭,伟大的艺术家偷窃


【学习认知】决策中的六种陷阱

推荐语:

决策失误来源有很多,比如,问题没有被明确的界定,未能收集正确信息,未能准确衡量成本和收益,等

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致命的原因,那就是决策者进入思维误区,这种情况之所以致命是因为我们很难察觉。

本文作者为我们详细解释了在决策中最常出现的思维陷阱以及应对方法,帮助我们提前意识,防患于未然。

知识库阅读地址:

决策中的六种陷阱


【公司即产品】The Experts in Your Midst 你身边的专家

推荐语:

本篇文章是赫伯特·西蒙在 1989 年写的一篇内容。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学者,简直就是一个全才。他的研究领域横跨经济学、心理学、决策科学、管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并且于1978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篇文章讨论了专家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企业应该如何识别和利用内部专家。这篇内容推荐与隐形知识学习指南组合来看,文本所说的专家知识其实就是隐性知识。

主要观点包括:

  1. 每个人在推理能力上都有限制,但通过长期学习和经验累积,专家可以形成大量知识块来帮助他们进行分析和直观推理。
  2. 分析推理需要时间进行系统思考,而直观推理是基于经验快速得出结论。两者都需要结合使用才能发挥专家水平。
  3. 企业应识别内部专家,了解他们的贡献,并提供支持让他们继续成长,以利用专业知识促进创新。
  4. 但专家系统很难完全取代真正的专家,因为部分专业知识难以用语言或程序表达,需要长期学习才能掌握。
  5. 企业应平衡支持专家和给予一般员工晋升机会,让员工不感到在原位就没有成长空间。

作者:

赫伯特·西蒙

知识库阅读地址:

你身边的专家


【思维方式】It’s Not Information Overload. It’s Filter Failure.不是信息过载,而是过滤器失灵

推荐语:

信息过载这个问题不仅在我们这个时代常被讨论,在历史上也被反复提及。

在这篇演讲逐字稿中,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这一问题。信息过载其实可能并不是真正的问题,我们真正面临的是信息过滤器失灵。

整体来说,这篇文章并没有给太多的实操方案。但是,有时候提出问题比给出答案更加宝贵。

因为,如果一个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那么很可能是我们定义错了问题。

作者:

Clay Shirky

知识库阅读地址:

不是信息过载,而是过滤失败

THE END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