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环境从匮乏到丰饶,对整个社会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所有行业结构都是在信息匮乏的环境下形成的,现在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变化。
作者从商业、教育、政治三个领域详细阐述变化的过程以及带来的影响:
1. 商业
• 商业的品牌忠诚度在逐渐消亡;因为品牌本质就是信号和信任,当信息稀缺时,大家依赖品牌进行决策;当信息(商品评价、社交媒体评论)唾手可得时,品牌就不再重要;
• 行业中信息越不对称(信息稀缺),品牌就越重要。互联网出现前,卖方几乎垄断信息。信息垄断带来的是商家宰客,劣币驱逐良币。这时候,建立良好的品牌,有助于建立强大的护城河。
• 广告与大众传媒相互结合,塑造了二战后的商业环境。广告商垄断商品分销渠道,传统媒体控制内容的制作和发行。两者合作强化了品牌间的马太效应。(强者恒强)
• 但互联网的出现,让传统的广告和传媒失效。互联网带来了无限的货架空间,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互联网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
• 产品开始超越功能性需求,它开始更多的表达购买者的身份。大众品牌的市场份额开始逐渐被互联网本土小品牌取代。
我的个人感受:趋势会更加两极分化,要么就是纯功能性白牌产品,要么就是纯个人表达的小众品牌。
2. 教育
• 现代教育是一个能力认证的过程。这是学生、教授、学校、企业四方互动的过程。
• 学生获得知识和认证,教授通过大学平台和资源提高自己的职业生涯,大学建立品牌,获得收入。企业低成本的获得高质量人才。
• 大学录取是一场残酷的零和博弈,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整个系统以及系统中的参与方都会遭遇严重的通胀。
• 原因是:大学的成功来自于信息获取的特权。但现在,特权已经被互联网所打破。如今,信息的获取要容易得多。
综上可以看到,互联网时代发生了以下变化:
1. 权力来自于信息的稀缺。信息爆炸加剧了社会间的不信任;
2. 信息环境的变化,带来了新旧势力的冲突:一种是等级制的、工业化的、自上而下的;另一种是网络化的、平等主义的、自下而上的。
3. 信息传播从单向变为了双向。在原来,个人观点只属于个人,个人观点无法影响大规模的社会运动。但互联网让每个人的意见都可以被汇聚和放大。 (个人观点:之前是没有选择的问题,现在是选择什么的问题。)
3. 政治中的奥弗顿窗口崩溃:
• 在政治学中,“奥弗顿窗口”代表了社会中可接受观点的范围。也就是言论边界。
• 在信息稀缺的大众传媒时代,言论边界是清晰可控的,即报纸和电视台的边界。
• 原来所谓的极端言论,在互联网上也能生存和传播,甚至会病毒式传播。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麦克卢汉的那句名言:媒介即信息。
媒介环境的形态决定了社会结构。每次通信领域的重大突破都会重塑我们的环境,重构社会结构,重新连接人类意识。
现在,AI 时代已经到来,要想预知未来的走向,我想我们先应该明白我们何以至此。本文是一篇很好的回顾材料。
本文卡片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