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卡片
如果要探寻“结构-规模-效能”关系的起点,英国生物学家J.B.S.霍尔登(J. B. S. Haldane)于1928年发表的经典随笔《论适宜的大小》(“On Being the Right Size”)是不可不读的基石之作。
霍尔登在文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对于每一种动物而言,都有一个最适宜的大小;当大小发生巨大改变时,必然会引起形态上的改变”。
他用生动的例子说明,一个野兔不可能长得跟河马一样大,正如鲸鱼不可能小如鲱鱼——原因在于物理定律对不同尺度的生物施加了严格限制。
比如,当动物长度、宽度和高度各缩小十分之一时,体重将减少为原来的千分之一,但表面积只减少为百分之一。这意味着相对于体重来说,小动物拥有巨大的表面积,因此能承受从高处跌落而安然无恙; 反之,巨大的动物哪怕短距离跌落也可能骨折。
霍尔登以诙谐的语言总结道:一只老鼠从高处跌落会安然无恙,一个人可能骨折,一匹马则会“摔成肉酱”,正是由于尺度使然。
本文的经典在于他不仅讨论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如何随规模变化,还大胆地将这一原理延伸至人类社会的制度和组织。他指出:“正如每种动物都有最佳尺寸,每个社会机构也是如此”。
霍尔登这篇《论适宜的大小》视角独特。它为我们理解“结构-规模-效能”奠定了理论基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种结构,任何结构的有效性都取决于规模是否适宜。
因此,我们把本文放在了周策展的第一篇,以建立对规模如何制约结构与效能的直观认识。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