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噪音? | Alex Ross

本文《What Is Noise? | The New Yorker》,将“噪音”这一在日常生活中极富争议的概念,剖析得更加深刻复杂。我们日常把“噪音”视作烦人的、干扰性的声音,但在文章中,“噪音”又可指一系列与音乐对立或交融的过程,乃至延伸到“信息扰动”“错误”等更广泛的比喻。

• “噪音”是一种主观分类 

文章里强调,人们对噪音的判定往往牵涉到个人喜好、社会权力和文化语境。例如,半夜邻居的重低音对你而言是“噪音”,可对邻居自己却是“享受的音乐”。这种冲突背后,本质是社会中的不对称权力:谁能决定某段声音“必须被听”或“必须被消除”?不同群体之间、不同文化之间,都会围绕声音“干扰”还是“享受”而争执不休。
这和前面几篇文章的思路互相呼应:观测者是否“自愿选择”或者“被强迫”聆听,会让同一声音在不同人耳中成了截然对立的现象——是美好音乐,还是“噪音”折磨?

• “噪音”的多面向:物理学、社会学与感知学 

从信息论角度,“噪音”是信号传输的障碍;从物理学角度,“噪音”是随机声波的集合;在社会学层面,“噪音”则往往映射了社会群体之间的博弈、审美冲突和公共话题的拉锯。这些不同角度无不表明:“噪音”究竟是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谁在听、在哪里听、以及以什么标准来衡量。

这篇文章最后也带出了一个警醒:我们能否真正消灭“噪音”?或许不能。因为城市生活、工业文明、乃至数字时代的信息轰炸,都在不断制造各式各样的“噪音”。我们所能做的,可能只是更好地理解它,控制它,或赋予它新的意义。

DS 曰:噪音是未被授权的音乐,音乐是成功殖民的噪音。

THE END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