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教育的缺陷 | William Deresiewicz

本文作者是美国前耶鲁大学的教授 William Deresiewicz,本文发表于 2008 年,后扩充为《优秀的绵羊》一书。17 年后的今天,在中国,我认为本文依然有再回顾的价值。
作者认为精英教育有以下几大弊端:
1. 精英教育虽然能带来很多机会,但也让人失去了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的能力,甚至让人变得自大和封闭。
2. 名校的学生大多来自相似的背景,缺乏真正的多样性。用我们流行的话讲就是:寒门难出贵子;
3. 精英教育为学生和家长塑造了虚假的自我价值,即一种虚假的叙事。“上了好大学,就有好工作。”这句话就是虚假叙事的极致体现。
4. 名校学生容易产生“我理应得到更多”的心态,认为自己的成功是理所当然的。首先,这是一种极度自私的心态。其次,这会让学生只关注高薪职业,忽略了那些可能真正适合他们的、有意义的工作。
5. 精英教育培养的是“成功者”,而不是“思想家”。学生更关注如何取得好成绩和找到好工作,而不是真正的思想探索。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反智主义。
6. 精英教育让学生失去了独处和反思的能力,因为大家都在为了竞争进行强迫性社交
最近,有一篇俞敏洪与王金战的对谈也提到了类似的观点,但更本土化一些

THE END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