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这个社会,或者是某一个群体里面,当被孤立的恐惧大于犯错的恐惧时,沉默螺旋就出现了。沉默的螺旋理论说的是
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自己的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或者被大多数人所排斥的时候,即使自己的内心依然保持对于该观点的赞同态度,那么此时也会保持沉默。
![图片[1]-沉默的螺旋理论-zeli阅览室](https://weapp.zeli.cc/wp-content/uploads/2025/04/image-83.png)
持有观点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态度增强,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自己的观点和群体的观点产生差异而导致孤立。
人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诺伊曼说:人害怕被孤立。这种恐惧导致了人在社会中往往“表里不一”。
举个例子
我们大家都有上课回答问题的经历,假如临放学前,老师说只有算对这道题的同学可以放学回家,那么当这道数学题的正确答案是8,此时你算出来了,但是你周围,或者说班上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9,如果他们在私下里讨论都说答案是“9”的时候,你很有可能会陷入思考开始沉默。如果你又重新演绎一遍,结果依然8。这时候,当你的同桌问你:你的答案是什么?你可能会回答:8。这时,你同桌质疑你,接着又问了周围人的答案,他们的答案都是9,于是,他们开始成为一个团体,对你的答案产生怀疑,纷纷用他们自认为正确的步骤让你相信他们。假如这个时候老师让你站起来说出你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你很有可能会选择说出正确答案是9。此时你就陷入了沉默的螺旋。
因为害怕自己的答案说出来后引起他人的质疑和群体的孤立,所以在这种恐惧的心理驱使下,你舍弃了自己的观点,融入人数多的一方。被孤立的恐惧>犯错的恐惧,陷入沉默的恶性循环,导致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
沉默螺旋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下的发展是量级进行增长的,我们发表言论是低成本的,同时也有被利用的风险存在。网络传播的速度之快和范围之广是难以忽视的,任何意见会以如何的形式进行传播是无法预测的,其最终的结果也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当一个声音很大的时候,三思而行。
当我们理解了沉默的螺旋概念的时候,其实就是人类在某些时刻夸大了自己的害怕受到孤立的心理,那么要跳出沉默的螺旋,唯一的出路就是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当我们拥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能力的时候,在面对任何事情或者决策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自己理性的判断。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