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复盘思维模型

PDCA循环是质量管理专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推广的,所以也被称为戴明环。PDCA循环是将质量管理分为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它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一般来说,完成一个完整的pdCA大概需要以下几个步骤,也就是

图片[1]-PDCA循环复盘思维模型-zeli阅览室

在计划阶段p(plan),收集信息、分析情况、确认目标,制定计划

在执行阶段D(DO),围绕目标采取措施,落实计划

在检查阶段C(check),评估效果,分析原因,总结经验

在处理阶段A(ACT),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PDCA循环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不仅适用于整个工程项目,也适应于整个企业和企业内的科室、工段、班组以至个人。各级部门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层层循环,形成大环套小环,小环里面又套更小的环。大环是小环的母体和依据,小环是大环的分解和保证,环环相套推动大循环。保证各级部门的小环都围绕着企业的总目标前进。通过循环把企业上下或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有效地联系到一起,彼此协同,互相促进。

比如某个大型项目目前正在处于执行阶段,你也需要每日规划安排接下来的工作,工作中时常检查,事后反思,及时调整,避免日后在持续执行中遇到同样的问题。当这个大型项目完成之后,他也会作为众多案例中的一个典型,为整个公司制定下一年的发展计划提供经验和启发。

为更方便大家的理解,我们可以把PD CA单独拆开,P是思考,D是行动,C是思考,A也是行动,

PD是计划的思考与行动|CA是总结的思考与行动。

P是面向未来的向前思考,就是计划,研究下面怎么做

D是思考后的行动,也就是执行,按照计划做下来

C是面向过去向回思考,就是检查、反思,总结一下做的怎么样。但是光总结也不行,总结之后也要有所行动。

所以A是反思总结后的行动,也就是成功的该如何标准化,不好的怎么处理。

​​

PDCA为何在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中如此奏效,就是因为这个理论是完美的平衡了计划与总结、思考与行动的思维框架。提醒我们做事之前要做好计划,完事之后也要及时总结,也要站到更高的维度去思考成功和失败的具体原因。从而更好的执行剩下的任务,以及避免风险出现。

只要在这个框架下完成工作,就能尽可能避免一些例如行而不思、过而不省的本质性的问题。同时因为它是一个思考的框架,所以在个人提升优化也很适用。

PDCA循环就像爬楼梯一样,一个循环运转结束,生产的质量就会提高一步,然后再制定下一个循环,再运转、再提高,不断前进,不断提高。

THE END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