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点:干预系统的地方 | 多内拉·梅多斯

《杠杆点:干预系统的地方》#阅读笔记
今天阅读到一篇很好的文章《杠杆点:干预系统的地方》,也让我接触到了一个新领域,系统动力学。我愿称之为科学的屠龙术。
本文深入且全面地阐述了干预系统的最佳着力点。世界上存在大大小小的系统,大到世界本身,小到身体的一个细胞,都是一个系统。
我们深处其中,有时是系统的参与者,有时是系统的掌控者。我们如何更好的适应一个系统,如何将我们的系统调整至最佳状态是每个人需要终身学习和掌握的。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系统的存在。我相信不只是我,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系统的存在,大家都是下意识的参与其中。
其次,我们需要知道系统的基本构成。系统基本由要素、连接、目标组成。
要素可以理解为系统本身的具体组成部分。比如水、青蛙都属于池塘系统的要素。器官、细胞也都属于人体系统的要素。
连接可以理解为一切使系统发生变化的途径和方式。比如连接池塘的河流、自然降水、取水管道。
目标则是系统所追求的状态。比如,池塘希望保持水位稳定、个人希望保持健康。
这时你一定发现了问题,刚刚举例的系统很庞大,貌似难以穷举出所有的要素,连接、目标,也就无从下手分析,更不用提干预了。
因为每个系统具有层次性。一个大系统由多个小系统组成,小系统又可能是更小系统的大系统。
所以,我们要注意系统边界。剖析一个系统一定要有明确的视角和目标,有了视角和目标才有边界。
比如,我们的观察视角是池塘含水量,那池塘系统的要素便是水,连接是出水口、进水口,目标可能是保持含水量稳定。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知道系统的这些组成要素是如何作用的。在系统动力学的框架下,这主要涉及到存量(stocks)和流量(flows)的概念,以及它们是如何通过反馈回路实现系统目标的。
存量,或称为系统的状态,是系统在特定时间点的“快照”。它可以是物质的,如大坝后的水量,银行的存款数额,或者人口数量;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如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或个体的自信心。
流量则是导致存量变化的动态过程,包括流入和流出。比如,在一个银行系统中,存款(流入)会增加银行的资金存量,而取款(流出)则会减少。在自然界的池塘系统中,河水和降雨(流入)会增加池塘的水量,而蒸发和取水(流出)则会减少。
最关键的是反馈回路,它决定了存量和流量如何相互影响进而达成目标。负反馈回路会使系统趋向稳定,如浴缸中的水位控制。
正反馈回路则会导致系统的某一状态快速增加或减少,比如政治腐败导致人们对政府信任度的急剧下降。
只有理解了这些基本构成和相互作用,我们才能开始识别如何干预系统以达到我们最想要的目标。
作者按照干预效力由大到小,给了 12 个在系统中最佳的干预位置。
12.常数、参数、数值
在系统动力学框架下,参数是系统内所有变量的统称。比如,浴缸水龙头阀门的松紧度。松一点,水流的快一些。紧一点,水流的慢一些。
参数调整基本都属于微调范畴,是影响最小的干预,但它恰恰占据了我们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比如,但我们在工作中不开心,我们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调整情绪,我们用了各种手段,但工作还是那个工作,老板还是那个老板。
但参数调整并非没有任何意义,参数调整到合理区间,是可能触发更高杠杆的干预的,比如,正反馈循环。
假如,我们情绪调整的很好,进而工作效率变高,产出变多,这样的结果又会反过来推动情绪调整的更好。当然,这样的事情很少见和不可持续。
11.缓冲区和其他稳定库存相对流量的大小这句话乍一听,很难理解。但是举个工作的例子可能就好理解了。比如,你除了工作外还有一些副业或者非常喜欢的业务爱好。当你上班遇到了烦恼,但你下班后自己的副业日进斗金,或者你下班开始鸡娃,你看到孩子的成长心情十分愉悦。
这其实就是心情指数的缓冲区和稳定库存。当你的心情稳定库存很多时,工作上的负面情绪可能对整体影响就没有那么大了。
但还是那句话,这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很难,对吗?
10.存量和流量的结构以及交叉节点的构成
在更复杂系统中存量和流量都是有结构的。比如,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就属于存量的结构。交通运输系统中,铁路线路就是流量的结构。
我们还是拿一个人的情绪来举例,可能理解更简单。我们生活中,是有很多事情影响我们的情绪的,工作、生活、娱乐、社交产生的情绪,就属于情绪的存量结构。
而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传递,就属于情绪流量的结构,而我们在公司的人际关系,就属于更大情绪系统中的交叉节点。
但这些结构一旦建立很难改变。比如你不能轻易的换工作,换朋友。
9.系统延迟(响应时间)相对于系统变化速率
系统动力框架中,给这个词的定义为系统延迟,我的直观理解是系统的响应时间。比如,一个抑郁者的情绪系统延迟过长,导致系统变化速率很小。而一个躁郁症患者的系统延迟过短,导致系统变化速度过大。
延迟过大和过小都是不合理的。过小会导致系统不稳定,而过大会导致系统混乱和崩溃。
同样,这些调整实现起来也很难。因为调整需要大量的时间,或者很多是与生俱来的属性。比如,人的性格很大程度上与遗传有关。
而且,调整延迟速度需要非常慎重,它的改变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比如,服用一些情绪治疗的药物。
8.负反馈回路的有效性相对它们视图纠正的影响
任何一个复杂的系统都有很多自我调节机制,它们会基于系统目标进行自我修正,这被称为负反馈回路/机制。
一个完整的负反馈机制由目标、信号监控、响应机制组成。
我们在做产品时,经常要关注数据指标,这就是一个很标准的信号监控。我们生病。身体发热,也是一个信号监控。
我们一定要注意,负反馈系统中的信号准确性问题。信号准确度失准会造成系统响应错误。
另外,负反馈系统的有效性也是有上限的,如果系统的变化过于剧烈,负反馈机制可能会失灵。比如在低烧时,我们依靠身体的负反馈机制就能自我纠正。但是长期高烧不退,这时就一定要去医院就医,通过外界干预来达到纠正目的。
7.优化正反馈回路以实现更大收益
有负反馈,自然也有正反馈。负反馈可以自我纠正,正反馈可以自我强化。与我们常规理解恰恰相反,正反馈是有很多负面影响的。
正反馈是系统增长、爆炸、侵蚀、崩溃的根源。正反馈不受控制会导致系统自我毁灭。一个健康的系统中,负反馈早晚会出现,进而开始交替。
比如,每个正常人身体中都有一定数量的癌细胞,但健康的身体会通过负反馈机制及时将这些癌细胞消灭和控制。而癌症的出现恰恰是正反馈太强不受控制的结果。
另外,我们每个人都追求效率最大化。使用各种方式方法,生怕自己慢下来。仔细想想,这是不是癌细胞的增长方式?
因此,干预系统的高杠杆方式非但不是强化正反馈,而是减缓正反馈,使系统达到一个合适的状态。
6.信息流的结构信息就是信号,负反馈和正反馈都会释放出信号,谁掌握了系统中更多的信号,谁就更可能在系统中做出更加反馈。
当一个系统中,信息流动越少,信息越封闭,这个系统就越僵化。这可能对系统更高生态位的人来说是有利的,因为这些人垄断了信息。但它一定不利于整个系统的优化和更新。
比如,公司的领导天然就是更容易做出正确决策,除了他们经验更多外,他们还拥有更多的信息和数据。
5.系统的规则
规则越明确的系统一般运转很良好,越遵守规则的系统,系统内的博弈就越小,稳定性就越高。
因此,这是一个非常高杠杆的干预点。重组规则会带来整个系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你希望对系统有更强的影响力,那么就一定掌握规则的控制权,至少要拥有很高的影响力。
此外,观察一个系统的运转情况,也要着重观察这家公司的规则,以及是否按照规则在运转。
比如,你去一家新公司,首先要看这家公司是否有规则,以及规则的受益者。其次,要看这家公司的成员是否尊重规则,以及按照规则在做事。
如果不是,一定要尽早远离。
4.自组织能力
系统中自组织能力是最强大也最具颠覆性的。自组织需要两个必要条件,高度多样化的信息储备以及用于选择和测试的实验手段。
如果我们希望塑造一个自组织能力强的系统,那么我们需要:
鼓励多样性、多变性;
营造实验条件;
提高实验频次;
比如,我们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常说的A/B_Test,赛马机制。其实都是在进行选择和测试试验。
但我们能进行实验的前提条件是整个系统有多变性和多样性。
3.系统的目标
系统的目标是更高杠杆性的干预位置,因为系统的一切都是围绕目标进行的。目标会影响规则的建立、反馈回路的循环、自组织的方向、系统的参数等等。
因此,干预系统的目标往往是收益非常高的事情。再举回工作的例子。假如我们在公司工作的目标是赚更多的钱,升职加薪,那么我工作中所有的一切都会围绕这个目标进行。
但如果我换个目标呢,我将升职加薪换成学习技能,尽早脱离公司的系统。这时候,你的行动是否会发生变化?
2.产生系统的思维范式
系统中那些未被明确描述的,但又人人共享的理念,构成了系统的范式。范式是系统的源泉,这是系统的共同协议。
我上学的时候一直没理解历史书中所描述的辛亥革命的意义。书中说,辛亥革命是民主共和的信念深入人心。现在我理解了,这就是所谓的思维范式。
那如何改变旧范式?一句话,不断指出旧范式的异常和失败之处,不断地,响亮地,坚定地从新范式中走出来,走到系统中,走到每个人的视野中。
但是,这也有一个前提,如果你要指出旧范式的异常和失败,就需要对旧系统有深入且科学的观察。
1.超越范式的力量
最后一个最强杠杆,那就是保持谦卑和超然的心态。要意识到每一个范式,再强大和缜密的理论,都不过是我们一个渺小的观察视角而已。
我们对整个世界理解极其有限,我们要让自己沉浸在不知道当中,只有这样,你才能拥有超越当前范式的可能。
个人浅薄的理解,当你不固守任何观点时,就没有人能打败你。世界上没有哪一个观点是绝对正确的,观点都是实现目标的手段。
读完这篇文章后,有一种头皮发麻的感受,久久不能平息,因此决定花一个很长的时间写下对这篇内容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正文

THE END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