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策展
原文策展
卷首语
清明节过后这一周,大家的注意力无疑被“中美关税战”的新闻持续轰炸。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信息怪圈 —— 想避避不开,想理理不清。
本周我们将通过一个故事和一个关键词,为大家梳理整个过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以期辅助大家深入理解,从而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做出明智的个人决策。
一个故事|地球村
地球村里居住着200多个村民(各个国家),每个村民都拥有不同的资源、技能与生活习惯。起初,大家各自独立生活,但很快发现,相互合作能够带来更多好处。然而,这种合作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随着交流的增加,村民们之间逐渐出现了两类核心矛盾:
一类是生意(贸易)的矛盾:每个村民都想用更少的付出换取更多的回报,经常有人觉得自己被占了便宜;
另一类是地盘(地缘政治)的矛盾:村民们希望保护自己的资源和利益,同时又渴望扩张和控制更多的资源,因为资源的多寡直接决定了做生意时的主动权。
最开始的时候,这些矛盾缺乏一套共同认可的规则来协调,一旦发生争执,村民们往往就会诉诸武力。长期下来,这些矛盾最终酿成了两次毁灭性的、波及整个村子的大规模械斗(世界大战),各方损失惨重。
表面上看,这些冲突源于利益纠纷和领土争夺,深层次则来自村民们彼此之间的长期不信任与短视的利益追求。每个村民都希望迅速获利,很少考虑长期合作的好处。
经过两次大规模械斗后,村民们痛定思痛,意识到再这样无休止地争斗下去,整个村子迟早会彻底崩溃。因此,大家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共同认可的、能够维护长期稳定与公平的规则。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村民们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布雷顿森林会议),由当时实力最强的美利坚主导制定了一套新规则,这套规则也为地球村带来了长达数十年的和平与繁荣。
但如今,这套规则之下,一个更大更剧烈的矛盾似乎正在浮出水面……
关键词|矛盾
细心的朋友一定会发现,上述故事频频出现两个字——矛盾。因此,理解这个词的深刻含义,将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当下环境变化的本质。
毕竟,矛盾不仅是一个哲学概念,更是一把解剖现实问题的锋利手术刀。《毛泽东选集》中《矛盾论》一章对矛盾这个概念的阐述是: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决定着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理解了矛盾就能理解世界的运转规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具体运用『矛盾』来深入分析问题呢?《矛盾论》中提供了几个关键的概念: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切事物都包含矛盾,这是普遍性;而每个具体矛盾又有特殊的表现,不能简单套用。 比如,地球村的两次大规模械斗(一战和二战)表面上都是因为利益和地盘的冲突引起(普遍性),但具体到每一次械斗,矛盾爆发的原因、背景与参与方诉求却完全不同(特殊性)。
- **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所有矛盾中,一定有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矛盾』;同一个矛盾中,也一定有主导的、最关键的一面(『矛盾的主要方面』)。 比如,在地球村第二次大规模械斗(二战)中,尽管各个村民之间存在着很多复杂的矛盾,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几个实力最强的村民之间的资源和权力争夺(主要矛盾)。 而在这场争夺中,最关键的方面,是以美利坚为首的一方拥有更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力量(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最终决定了械斗的结果。
-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这种关系是动态变化的。 比如,地球村中的村民们虽然经常因为生意和资源问题发生冲突、斗争不断,但另一方面,每个村民又都离不开彼此提供的商品和市场,哪怕在最激烈的冲突之后,也不得不再次坐下来合作(同一性)。这种既斗争又合作的动态平衡,贯穿和推动了整个地球村的历史发展。
掌握了这些技巧,我们便可以回到当下,对最近最明显、最剧烈的矛盾表现,也就是美国和中国之间不断升级的贸易战进行深入剖析**。**
当今矛盾的主要方面:美国财政的矛盾
就像所有王朝的中晚期改革一样,大变革最直接的动机往往来自钱的问题——具体而言,是有钱和没钱之间的矛盾。
不过,反映到“钱”上的矛盾,也往往只是矛盾的表象(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不是矛盾的根本(主要矛盾)。
就好比,你这个月末缺钱了,表面看是因为花销太多,而更根本的原因可能是你长期没有做好预算约束,或者收入本身就不足以支撑你的生活方式。
就像个人的财政困境一样,美国财政正面临着类似的处境。
让我们先来看看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史蒂夫·米兰于2025年4月7日在哈德逊研究所发表、并刊登于白宫官网的一篇演讲。
在这次演讲中,米兰系统阐述了美国政府对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及其经济负担的观点(以下是我的个人总结的潜台词):
- 美国为地球村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既出钱(美元和国债),又出力(军事保护伞)。地球村的村民得到了大大的实惠; First, the United States provides a security umbrella which has created the greatest era of peace mankind has ever known. Second, the U.S. provides the dollar and Treasury securities, reserve assets which make possible the global trading and financial system which has supported the greatest era of prosperity mankind has ever known. 首先,美国提供的安全保护伞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和平时期。其次,美国提供的美元和国债作为储备资产,支撑了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带来了人类历史上最繁荣的发展时期。
- 现在来看,美国吃力不讨好,赔本赚吆喝;美国老百姓为地球村秩序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其他国家只赚美国的钱,不买美国的货,这导致美国制造业严重受损,美国老百姓民不聊生; Both of these are costly to us to provide. On the defense side, our men and women in uniform take heroic risks to make our nation and the world safer, preserving our liberties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And we tax hardworking Americans mightily to finance global security. On the financial side, the reserve function of the dollar has caused persistent currency distortions and contributed, along with other countries’ unfair barriers to trade, to unsustainable trade deficits. These trade deficits have decimated our manufacturing sector and many working-class families and their communities, to facilitate non-Americans trading with each other. 这两方面都让我们付出了高昂代价。在国防领域,我们的军人冒着巨大风险捍卫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世代守护我们的自由。而美国纳税人则承担着沉重税负来支撑全球安全体系。在金融领域,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导致长期汇率扭曲,加之其他国家不公平的贸易壁垒,共同造成了不可持续的贸易逆差。这些贸易逆差重创了我们的制造业,伤害了无数工薪阶层家庭及其社区——而这一切竟是为了方便外国人之间做生意。
- 特朗普总统决不允许其他人再占我们便宜,我们要公平,我们要重建制造业,我们要美国优先; President Trump has made it clear that he will no longer stand for other nations free-riding on our blood, sweat, and tears, whether in national security or trade.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has already, in its first hundred days, moved forcefully to reorient our defense and trading relationships to place Americans on fairer ground. The President has promised to rebuild our broken industrial base and pursue trade terms that put American workers and businesses first. 特朗普总统已明确表示,他绝不容忍其他国家继续在国家安全或贸易领域搭我们的便车,坐享我们用血汗换来的成果。特朗普政府在上任百日之内就采取有力措施,重新调整国防与贸易关系,为美国人民争取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总统承诺要重建我们千疮百孔的工业基础,并推行以美国工人和企业利益为先的贸易条款。
- 疫情更是给美国敲响警钟,中国在这个美国出钱出力建立的体系里如鱼得水,而美国连基本的安全设备生产(口罩、呼吸机)都要依靠中国; We need to be able to make things in this country, as we saw during Covid, when many of our supply chains could not survive without being reliant on our biggest adversary, China. We clearly should not rely on our biggest adversary for equipment essential to keeping our population safe and secure. Nor should our biggest adversary be allowed to benefit so much from a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financial architecture we finance. 在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已经看到,我们必须在本国具备生产能力,当时我们的许多供应链一旦不依赖最大对手中国就无法存活。我们显然不该在关乎民众安全的必要设备上依赖最大对手。更不该允许最大对手从我们出资建立的国际安全与金融体系中获取如此巨大的利益。
- 外国持续购买我们的国债,却反过来利用这一点制造金融隐患,最终导致了 2008 年金融危机的爆发; There are other unfortunate side effects of providing reserve assets. Others may buy our assets to manipulate their own currency to keep their exports cheap. In doing so, they end up pumping so much money into the U.S. economy that it fuels economic vulnerabilities and crises. For example, in the years running up to the 2008 crash, China along with many foreig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creased their holdings of U.S. mortgage debt, which helped fuel the housing bubble, forcing hundreds of billions of dollars of credit into the housing sector without regard as to whether the investments made sense. China played a meaningful role creat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t took almost a decade to recover, until President Trump got us back on track in his first term. 提供储备资产还会带来其他负面影响。有些国家会通过购买我国资产来操纵本币汇率,刻意压低出口价格。这种做法导致大量资金涌入美国经济,助长了金融风险并引发危机。比如在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与众多外国金融机构持续增持美国房贷债券,这直接助推了房地产泡沫,导致数千亿美元信贷盲目涌入楼市。中国在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花了近十年才走出阴霾,直到特朗普总统首个任期内才让经济重回正轨。
- 所以,其他国家要想美国还当地球村的老大,就得让美国修改规则,之前保护费收少了,其他国家占便宜了;这不公平,美国老百姓太苦了; In my view, to continue providing these twin global public goods, there needs to be improved burden-sharing at the global level. If other nations want to benefit from the U.S. geopolitical and financial umbrella, then they need to pull their weight, and pay their fair share. The costs cannot be solely borne by everyday Americans who have already given so much. 我认为要继续提供这两项全球公共产品,就必须完善国际责任分担机制。如果其他国家想享受美国地缘政治和金融体系带来的红利,就必须承担相应责任,支付合理份额。这些成本不能全由已经付出太多的普通美国民众来承担。
- 最后两段是重点:其实美国还是很想继续当老大;但是,其他国家得出更多的钱分摊美国当老大的成本; The best outcome is one in which America continues to create global peace and prosperity and remain the reserve provider, and other countries not only participate in reaping the benefits, but they also participate in bearing the costs. By improving burden sharing, we can enhance resilience, and preserve the global security and trading systems for many decades into the future. 最理想的结果是美国继续创造全球和平与繁荣,保持储备货币提供者的地位,同时其他国家不仅能分享利益,也要共同分担成本。通过改善责任分担机制,我们可以增强韧性,在未来数十年维护全球安全和贸易体系。
- 如果其他国家不接受,美国这个老大就当不下去了;为什么?没钱。 Moreover, it is critical not just for fairness, but for capacity. We are under siege by hostile adversaries trying to erode our manufacturing and defense industrial base and disrupt our financial system; we will be able to provide neither defense nor reserve assets if our manufacturing capacity is hollowed out. The President has been clear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committed to remaining the reserve provider, but that the system must be made fairer. We need to rebuild our industries to project the strength needed to protect reserve status, and we need to be able to pay our bills to do so. 这不仅关乎公平,更关乎能力。我们正面临敌对势力的围剿,他们企图削弱我们的制造业和国防工业基础,破坏金融体系。如果制造业被掏空,我们将无力提供国防保障和储备资产。总统明确表示美国将保持储备货币提供者地位,但必须使体系更加公平。我们需要重建工业基础以维护储备货币地位所需的实力,并确保有足够财力支撑这一目标。
(关于以上观点,可以补充阅读美国著名分析师 Ben Thompson 所写的《贸易、关税与科技》)
看完全文,我承认,我要是美国人民我也很感动。从赢得民心(美国人)的角度看很奏效。这就是叙事的力量,对叙事感兴趣的朋友可回看本期周策展:Vol.78 故事,让我们找到彼此
但如果我们从矛盾论的视角来分析,这依然只是矛盾的表象,而不是问题背后真正的根本矛盾。(不知道他们是不懂,还是不想)
美国人明显把矛盾的表象当成了根本矛盾。他们将财政困境归咎于其他国家的“不公平竞争”和“占便宜”,于是选择通过提高关税、要求盟友分担更多的费用来解决问题。
然而,这恐怕很难奏效,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去触及隐藏在背后的根本矛盾。
虽然,史蒂夫·米兰描述的也大部分是事实,毕竟谎言很容易被戳穿,这会影响叙事的效力。数据也确实证明,美国的财政压力确实越来越大,Coinbase 的联合创始人巴拉吉,写了一篇文章指出:
美国实际债务规模已经达到了 173.5万亿美元,这包括了纯负债 36.56 万亿,以及未来承诺的国民福利支出(养老金、社保等)138.7 万亿;
单是纯负债的利息每年就要还 1.1 万亿,而美国一年的财政营收也就 4.92 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全年 20% 的营收都要用来还利息;(以上数据,得到了美国财政部的报告支撑)
如此沉重的财政负担,使得特朗普总统上台后的一系列操作——无论是马斯克的 DOGE 计划,还是近期的关税战——都显得不难理解。
但这个财政困境绝非一日之寒,而是长期矛盾的积累。那么,为什么美国要背负如此沉重的全球秩序成本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到这套秩序最初建立的历史起点——
布雷顿森林会议中受尽委屈的凯恩斯
如果要通过一个历史人物来理解整个过程的来龙去脉,我想没有人比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更合适。(就是历史书中大家听到的那个凯恩斯)
凯恩斯不仅是亲身参与重大历史事件的经济学家,更是一位能洞察经济运行规律、预言未来危机的思想者。他提出的『总需求管理』理论,深刻地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经济政策。
首先,1919年,凯恩斯作为英国财政部的经济顾问,亲身参与了巴黎和会的谈判过程。他敏锐地察觉到《凡尔赛条约》的严苛赔偿条款必将破坏欧洲的经济稳定。
出于强烈的忧虑和愤怒,他愤然辞职,并撰写了著名的《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一书,他严厉批评这种短视的报复性安排,警告它将带来灾难性的长期后果。他在书中写道:
一个国家的繁荣,不能建立在对另一个国家的毁灭性剥削之上,也不能建立在对他国经济持久的压制之上。
果不其然,这种利益分配的严重失衡迅速破坏了欧洲各国之间原本就脆弱的经济均势,矛盾逐步累积,最终以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形式全面爆发,这进一步催化了国际政治经济矛盾,也简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矛盾爆发。
二战结束后,各国痛定思痛,迫切希望避免历史的重演。1944年,各国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目标是建立一个新的、更加公平和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
理论上,这应该是一场解决历史矛盾,为万世开太平的会议。但历史似乎总是充满了类似的矛盾与纠结。为了让这段历史更易理解,我们可以再次带入开头的故事来辅助简化理解。
大家一致认为地球村之所以纷争不断,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各国货币以及贸易规则问题。
当各国开展贸易时,付款方式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 如果用本国货币,其他国家不一定认可;如果用黄金,又会增加交易成本。这个问题在国际贸易规模扩大后会变得更加突出。
布雷顿森林会议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以后地球村各家之间做生意,到底该用哪种货币?这个选择不仅关系到贸易的便利性,更关系到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各国的经济主权。
凯恩斯站在历史和英国的角度,提出了「班科尔」方案,通俗的理解就是:
地球村的村民们合伙成立一家合作银行,由这家银行发行一种新的货币,名字叫「班科尔」。这种货币不属于任何一家村民,大家平等参与管理。
如果某个村民长期从贸易中获利过多,那就多交点税给合作银行;如果有的村民一直亏损,那就从合作银行借点钱,度过难关。这套机制,确保了村里贸易的公平和平衡,也避免了强大的村民控制弱小村民。
与之对应的是美国代表怀特提出的「美元-黄金方案」:
美国储备着世界上最多的黄金,有着最强大的生产力和最可靠的信誉。为了方便大家做生意,不如这样:以后村民之间的交易,都用我家发行的纸币「美元」来结算。大家本国的货币和美国挂钩,美元和黄金挂钩。
我们向大家保证,美国每印发一张新美元,都会储备固定比例的黄金。我们保证每一张美元都有相应的黄金储备作为坚实后盾,绝对稳定可靠。
只要你们手里有美元,随时都可以到我家兑换成等值的黄金。
在会议上,英美双方就两套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然而,美国当时拥有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加之二战结束后欧洲各国满目疮痍,迫切需要美国的资金援助,最终在美方的精心安排下,美元与黄金挂钩方案达成通过。
就如同一战后的凡尔赛会议一样,这一次,权力压制再次占了上风,而凯恩斯则再一次成为了那个忧虑而又无力的预言者。
以上就是美国人所说的需要出钱出力维护的世界金融秩序的雏形。既然这个体系看起来如此费力不讨好,那为什么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方代表要如此竭力推行这个方案呢?
关于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的种种细节欢迎阅读:
关于货币的意义可以阅读以下内容:
美国最强的无形之矛——美元体系
答案其实并不难理解:之所以如此坚定地推动美元与黄金挂钩的方案,是因为这一方案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好处。
第一,因为所有国家都需要美元来进行国际贸易和结算,这让美元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只要全球经济继续增长,对美元的需求就会持续增加,这就使美国拥有了几乎无限的经济影响力。
第二,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初始设定,确立了全球对美元的信任。这种信任,赋予美国发行美元的特殊权力。
简单来说,美国可以用印刷美元的方式,轻松购买全球其他国家的商品与服务。这种便利性,赋予美国巨大的经济与政治空间。
更重要的是,当全球经济出现危机时,美国只需要调整美元供应量,就可以平摊危机成本到全球其他国家身上,保护自身经济稳定。这种特殊能力,是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
因此,从表面上看,美国作为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国家,需要承担巨大的经济与安全责任,这似乎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安排。然而,美元体系为美国带来的战略优势却远远超过了它表面上的成本。
美元体系赋予美国的是全球最锋利的一柄武器—“美元霸权”。这把无形的长矛,在地球村无往不利,帮助美国压制了无数隐藏的矛盾。
关于更多金融战的历史可以阅读:
特里芬困境
然而,即便是最强大的武器也无法避开《矛盾论》中所说的矛盾普遍性。这个具体的矛盾就是特里芬困境。
特里芬是一位比利时籍美国经济学家,他在1959年首次提出了这个著名的国际货币体系困境。他指出,当一个国家的货币成为全球储备货币时,必然会陷入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
让我还是用地球村的比喻来解释:
美国是地球村里最富有的一家,他负责发行村里通用的交易货币(美元)。这个家庭面临着两个相互矛盾的需求:
一方面,随着村里其他家庭的生意越做越大,全村都需要更多的美元来进行交易。为了满足这个需求,美国必须不断向外输出美元。
输出美元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 买,美国通过购买全球的商品和服务,让其他国家获得美元储备。
- 借,通过对外投资和贷款输出美元,比如,二战后著名的马歇尔计划。
- 送,通过军事援助和政治支持等形式向盟国提供美元。
另一方面,为了让大家相信美元的价值,美国承诺每张美元都能换到固定数量的黄金。这就意味着他们不能无限制地发行美元。
这也就造成了一个两难的局面:如果美国不继续输出美元,村里的经济发展就会受限;但如果持续输出美元,最终可能会超过他们实际拥有的黄金储备,导致大家对美元失去信心。
这两者本身就是无法调和的矛盾。随着战后全球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美元的需求日益攀升,美国只能通过扩大贸易逆差来满足全球对美元的需求。
然而,这种不断累积的逆差逐渐侵蚀了其他国家对美元价值的信任。各国开始担忧,美国发行的美元已经超过了美国能够保证兑换的黄金储备,美元的可信度因此逐渐下降。
矛盾的初次爆发
1960年代,这个矛盾开始清晰地显现出来。尤其是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质疑美元的稳定性,并直接要求将法国持有的美元兑换成黄金。这一举动,引发了其他国家对美元的信心危机,并造成了美国黄金储备的快速流失。
(关于这段历史瑞·达利欧有亲身经历,详情可查看《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秩序》)
在这样的压力下,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被迫宣布终止美元与黄金的挂钩,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尼克松冲击」。从此之后,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世界经济体系彻底转变为美元为核心的浮动汇率体系。
那大家可能会问,既然如此,为什么当今国际上还在继续用美元交易?
以“有形之矛”保“无形之矛”
其实原因很简单:在尼克松冲击之后,美元的国际地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恰逢此时,1973年中东地区爆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这为美国提供了重塑美元霸权的绝佳机会。
美国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外交谈判,成功实现了美元与石油的深度绑定。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与沙特这个最大的石油出口国达成战略协议。美国向沙特承诺提供军事保护和先进武器,作为交换,沙特同意只用美元进行石油交易。
沙特从石油交易中获得的大量美元,大部分又会回流到美国。沙特不仅会用这些美元购买美国的军事装备,还会将剩余的美元投资于美国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
这也就是所谓的“石油美元回流”机制,让美国在输出美元的同时又能确保这些美元最终回到美国金融体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
这个看似简单的协议实际上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国际金融秩序:由于石油是全球最重要的大宗商品,各国为了购买石油,不得不储备大量美元。这样一来,即便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各国对美元的需求反而比以前更加强劲。
美国通过这种方式,巧妙地将美元的信用支撑从黄金转移到了石油之上。这一转变不仅延迟了特里芬困境带来的即时危机,更重要的是为美元创造了新的价值锚定。
但这种新的美元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矛盾了吗?利用「有形之矛」——军事力量与政治压力——可以永远压制矛盾的爆发吗?
馈赠的代价
茨威格在他充满洞察力的作品《断头王后》中,以其特有的精准笔触,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道理:
一切命运的馈赠,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现在,让我们回头再看史蒂夫·米兰的那番话:
美国提供的安全保护伞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和平时期;美国提供的美元和国债作为储备资产,支撑了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带来了人类历史上最繁荣的发展时期。
从美国的视角看,美国给全球带来了两大『馈赠』:
- 安全保护伞,即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所保障的国际安全环境;
- 美元霸权体系,即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支撑的世界经济贸易秩序。
但从全球视角来看,这两大馈赠又何尝不是世界给美国带来的呢?
至于究竟是谁给谁带来的馈赠,布雷顿森林会议时的情况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谁更迫切地推动这一秩序的建立,谁就默认成为了馈赠的接受者。
但事实上,真正的馈赠,从来都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美国的债务(美国国债),只要是债务它最终都是需要偿还的,只是时间的早晚和方式的不同。
让我们回到地球村的故事中来,简单讲清楚这种债务是如何逐渐形成的:
- 美国长期通过贸易逆差输出美元;简单地说,就是美国买进的东西总是远多于卖出去的东西,长期“入不敷出”。而其他卖东西的村民(尤其是东边的)辛苦生产了大量商品卖给美利坚,手里积攒了大量美元;可这些美元又无法快捷的换成黄金(尼克松冲击),于是他们只能再拿美元回头去美国购买美债(借给美国),希望美元能继续保值。
- 石油国家美元回流;石油美元体系形成后,中东地区的沙特等产油大户,卖石油赚了大量美元,但自己除军火外没有那么多购买需求,于是也只能拿这些美元再次购买美国的债务。
这两种机制使得美国能够轻易获得外部融资,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借贷渠道。而与此同时,以下几个重要因素则持续推高了美国的借贷需求,进一步加剧了债务积累:
- 庞大的国防开支:为了维护全球军事存在和世界秩序,美国需要维持数量庞大的军事基地、舰队和装备更新,这些持续性的军事投入极大地加重了美国的财政负担,不得不通过举债来支撑;
- 持续的减税政策: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维持民众支持,长期实施减税措施,这直接导致政府税收收入的减少,不得不通过举债来弥补财政缺口;
- 多次经济危机的冲击: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每一次重大经济危机都迫使美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救市和经济刺激,这些非常规支出进一步加重了债务负担;
- 制造业大规模外流:随着全球化进程加深,美国大量制造业向海外转移,导致国内就业市场受损、税收基础削弱,同时还需要更多社会福利支出来维持社会稳定;
于是,债务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美国逐渐陷入了一个难以摆脱的循环之中:他必须持续发行新的债务,才能维持已有的生活方式,偿还过去的债务。
代价的试图转移
债务压顶时,转移债务无非几种选择:要么勒紧自己的裤腰带,要么勒紧别人的裤腰带,最后实在不行就赖掉;
债务转移在国家之间也不例外。对任何理性角色而言,让别人勒紧裤腰带永远是首选。美国在1980年代就明确实践过这一策略,最典型的就是对日本的『广场协议』。
当时,日本凭借勤劳和高效生产能力,积累了大量美元债权,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源源不断,这导致美利坚家里的制造业不断流失,债务负担日益沉重。
于是,美国召集了几个主要村民(英国、法国、西德)联合向日本施压,要求日本主动提高商品的价格(通过汇率升值),从而压制日本商品在美国的竞争力。
受迫于美国的军事以及经济压力,日本不得不签下了对自己极为不利的「广场协议」,强迫本国货币大幅升值。从此以后,日本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优势,经济迅速陷入长期停滞,所谓的「失去的三十年」由此拉开序幕。
时光流转,到了今天,中国人民通过勤奋劳动和产业升级,成为了村子里最大的新兴生产者,也积累了大量的美元债权。同样的矛盾再次浮现:美国面临严重的债务负担和产业空心化。
面对类似的问题,美国选择再次施展旧招数:发动了对中国的「贸易战」,通过大幅提高进口商品关税来转嫁自身经济困境,试图让中国妥协。
以上,就是我们试图梳理的美元霸权的演变历程,以及美国在债务压力下的应对策略。从广场协议到当今的贸易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大国在面对经济困境时所采取的转移代价的手段。这种转移代价的模式似乎已经成为了美国的一种惯性选择。
但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吗?美国的长矛还一如既往的无往不利吗?中国又和日本一样容易妥协吗?
根本矛盾到底是什么?
回过头来看,我们还有一个遗留的问题,这一切的根本矛盾是什么?
是新一轮上升大国与老牌大国之间的矛盾? 是保护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矛盾? 是全球经济体系与治理模式的矛盾?
这些矛盾到底谁是主要矛盾,谁是次要矛盾?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但我更想回到孟子提出的那个亘古未变的问题上——究竟是施行霸道,还是奉行王道?
孟子曾说:“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霸者虽强大,却难以长久;而王者以仁义得民心,却能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美元霸权、再到今天的关税战,我们清晰地看到:
美国最初选择了一条兼具霸道与王道特征的道路。它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军事保护伞和美元体系,赢得了一段时间内全球范围内的拥护与支持。但随着矛盾不断积累,美国逐渐放弃了最初的『王道』成分,越来越倚重以经济、军事压力的『霸道』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
这既是美国人民自己的道路选择问题,可能也是世界人民的道路选择问题。而如今,美国的选择似乎已渐渐清晰:它选择用霸道解决霸道本身带来的问题。
而世界的选择如何?我想时间会给出答案。毕竟,命运馈赠的代价早已在时间照印下渐隐渐显。
关于中美道义之争,可以详细了解米尔斯·海默与阎学通之辩:
《激辩近100分钟!中美顶级战略学者六轮交锋主要谈了什么?》
写在最后
本期策展是参考首次对宏观问题进行尝试,整个过程给我的感受就是宏观问题非常复杂。有很多条顺畅的逻辑线可以梳理。
本期策展目的并不是想给大家一个所谓的“看法”,我们更希望帮助大家梳理脉络,理清事实。但是在策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很难不形成自己的一套看法。
但是,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区分:哪些是事实,哪些是看法。以防被我们的视角带偏。最终,祝大家深入思考,做自己视角的主人。
暂无评论内容